单县天气预报
你好,
14日(今天)、晴转多云、24/14℃、3-4级
15日(明天)、多云转阵雨、19/8℃、3级转4-5级
16日(后天)、晴、12/2℃、3-4级转3级
17日(周六)、多云转小雨、11/7℃、3级
日食会影响气象预报吗
能
1.气温急剧下降。查阅当时我国南方气象站的报告,发现有日食观测记录的气象站有几十个。气温变化在阳光明媚的深圳最为明显。10点32分,日食开始前4分钟,深圳气温30.2℃。随着月食的增多,气温异常地由升转降,在月食时(12时11分),降至26.3℃,即下降了3.9℃。吃完后温度又升高了,最后一次接触(13: 29)升到了29.2℃,仍然没有达到日食前的温度。
2.地面温度比气温变化更大。这是因为白天温度上升,晚上温度下降的冷热源都在地面上。可惜没有深圳地面土壤温度的观测报告,再比如海南单县。日食开始时的温度为32.4℃,日食结束时的温度为30.2℃,也就是说,由于天空中有云,日食期间的温度只下降了2.2℃。但是地面温度从42.9℃急剧下降到32.5℃(最后一次接触后上升到51.4℃),也就是急剧下降了10.4℃!估计当时深圳的地温变化大于献县。
3.日食的温度变化只是略深于10厘米。可贵的是,海南省琼海市气象台在月食期间每隔4分钟观测一次气温,使我们知道月食期间的更低气温并不是发生在月食期间,而是发生在月食后半小时左右,虽然气温只比月食时低0.2℃。每4分钟对琼海地下温度的观测也发现,日食引起的地面温度的反向下降一般只影响略深于10厘米的地方,因为土壤是热的导体。在地下15厘米的深度,日食时温度不再反向下降。
4.空气的相对湿度明显反向上升。日食期间,地面大气的相对湿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日食的情况下,更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4点左右)之前,相对湿度是有规律下降的(因为气温持续上升)。然而,在日食期间,由于逆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比如深圳,从亏损之初的71%一下子涨到了食季末的88%。虽然吃了之后恢复正常,上次接触的时候降到了78%,但是还是比过去高。
5.日食将正午变成黄昏和月夜。描述日食时天空的变化很有趣。比如广州市气象台记载:“吃饭的时候,太阳的光度很弱,比平时弱80%左右,太阳照在人身上也没有平时那么热。整个天空就像一个月夜”。广西百色报道“地面呈黄褐色”。广西和北海分别用“又黄又黑又惨”和“太阳弱如黄昏”来形容天空。云南丽江记载了云色的变化,称“半透明高积云中的云色为浅黑色,不均匀”。最有意思的是, *** *** 气象台的观测组记录到,日食时公鸡叫了两次,第二次公鸡叫了几次——可见,连公鸡也上了日食的当。
山东菏泽单县小麦今日价一斤多少钱?
山东菏泽单县小麦,约1元6角4分一斤。
该作物种植技术
该作物在酸和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至7.5。
耕作与整地
旱地该作物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该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该作物适时播种。
高产技术
1、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该作物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2、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3、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该作物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4、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至3次叶面肥,如0.2%至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5、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该作物更易遭受病虫害,如该作物纹古病、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6、在该作物刚破口、抽穗扬花前约达60%至70%的时候喷施一次该作物宝,激活该作物内生物酶活性,促进协调生长,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扇形天气预报卡片怎么写
单县天气预报的卡片,你可以先用一张圆卡片,然后把它分隔成不同的区域,然后根据天气预报,你所要写的东西,然后去划分曲线,然后他们所占园的百分比,就是你索要得到的数据,这样写出来的天气预报,十分的准确,而且十分的直观,让人可以一眼看出你所要表达的东西。
参观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 ***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作文1
3月30日上午,我们来到市参观、学习。
我们先在外面参观了观测天气的仪器。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能见度仪、风向风速仪、百叶箱等。能见度仪是用来测试大雾天气时所能看到的距离;风向风速仪则是用来测量风向、风速的。
接着,我们观看了模拟风筝实验。富兰克林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里,将风筝放上了天空,并成功捕捉到了天电。因此,模拟实验时,展馆内雷声隆隆,富兰克林雕塑手中的风筝线被雷击中发亮,我触碰了一下风筝线末端的钥匙,电流给我带来了一阵刺痛感。
在防雷科普馆B馆,我们见识了神奇的“法拉第笼”实验。工作人员先让两个小记者进入笼内,然后将放电杆与笼体接触。两者接触的瞬间,发出了“”的声音,并伴有火花蹦出。不过,笼子里的小记者即使碰触笼体,也不会有任何损伤。这个实验让我大开眼界。
活动结束时,我忍不住感叹道:“气象现象真令人称奇。”
参观作文2
“有个地方真奇妙,能测晴来,能测雨”。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没错!这就是。
每天我们总会看看天气预报,了解温度天气情况,来判断今天应该适合穿多少衣服,是否适合出行等,这些信息都来源于,但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出的呢?今天我带着疑问来到萧山一探究竟。
很大,有展示厅,有演播大厅,有会议大厅……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气象检测站。它建在大楼的后山上,我们在带队老师带领下沿着三楼"天梯"爬到检测站的顶上,上面有各式各样的仪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晷,据老师介绍,日晷是古人通过影子来测时间的仪器。太阳在一天里位置是会不断变化的,光的照射角度也会不断变化的影子当然也会变。古人利用了这一点,把每个小时日照的位置记录下来,就成了日晷。我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在脑海中构思这小实验,打算回家也试试看。
灾害演播是让我们了解了天气灾害,有闪电、暴雨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幸好现在科技发达,可以提前预防,减少伤亡。
今天我们是边玩边学,在学中收获快乐!我像海绵一样努力地吸收着气象知识,我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做天气预报员!
参观作文3
以前,我每次听到天气预报时,心中总是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们能知道明天、后天甚至未来7天、15天的天气呢?今天,在参观了萧山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首先,得“观天象”,也就是收集现在天气状况的各种数据。这个工作就由放在山上的各种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器等仪器来完成。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被时时传送到了的核心部位——气象台。一进气象台,一排排整齐的电脑映入眼帘,上面是一个大屏幕,四周都是电视墙,一股浓浓的科技味儿扑面而来!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形成气象分析。我仿佛看见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努力工作的情景了!经过不断的模拟和校正,最终形成数据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员也就有了可靠的预报资料。
人类真是太厉害了,科技的力量真强大呀!我相信,“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出现的机会肯定会越来越少!
参观作文4
在气象观测场,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测量仪。气象工作人员使用它进行人工测量,并熟练地运用它,这些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更准确气象数据,而且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
原来观察气象不仅需要科学知识,还有诀窍呢,真有趣!
观看科普电影,我了解到绕太阳一周时,水星要3个月、金星8个月、火星2年、木星12年、土星30年,而冥王星竟要248年!恶劣的天气(如威马逊台风)虽然造成上百人死亡和上亿元财产损失,但如果没有气象人员努力辛勤的工作并提前预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会更多、更严重。
最后,在天气预报中心里,我了解到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样 *** 出来的:首先要收集气象资料、采集数据,根据数据形成气象图,然后用的计算机进行分析,工作人员根据计算机分析结论,进行会商,最后得出结果,再发布天气预报。
小小的气象竟然蕴这么多丰富的知识!通过活动,让我了解到许多气象知识,同时也明白我们幸福生活离不开辛勤的气象工作人员,还有热情的小记者工作室工作人员。
参观作文5
时间:3月19日天气:阴
今天我去了,在里面学习了很多知识,不信你去看看。
第三、四节课,陈老师和洪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我们坐着金龙客车去,在车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真想看看长什么样。到了老师说:“大家先等一等看看书,我迫不急待的拿起一本关于气象知识的书,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我看到了如何减轻大风的危险就要做到三点:之一,营造防风林,减轻风害。第二,扩大绿地面积,削弱风沙危害。第三,做好水土保温工作,增加水体面积。这时老师要我们 *** 上电梯,然后听解说员说关于云的知识。解说员说:“淡红色的云,就是云不薄也不厚;深红色的,表示云很厚;白色就是云很薄。我还看见了报天气预报的位置,那些图片是虚拟的,而且不能穿蓝色的衣服上台报天气预报。因为这样你就是透明的。人类爱环境,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今天我们实地参观了,学习了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希望人类保护我们的地球!
参观作文6
今天,我们愉快地去了慈溪。尽管下着毛毛雨,我们仍然很兴奋。
我们首先跟着一位阿姨去参观了观察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速计和风向标,它们在十多米的柱子上运行。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叶盒,里面有一些测量一天更高和更低温度的仪器,因为下雨了,阿姨不让我们把雨伞放在过去。最后,我们再次看了日晷和表面温度计。如果阿姨没有说那是日晷仪,我会以为那是一个小望远镜!一些表面温度计平放在地面上,另一些倾斜放置在地面上,三个温度计平放在地面上。有的放在地上,有的放在5厘米里,有的放在10厘米里,有的放在15厘米里,5厘米和5厘米的深度加深了。
然后,我们去了二楼,一个姐姐让我们了解了天气。之后,我们去了天气预报室,密集的机器吸引了我的目光。然后我意识到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是多么无聊乏味。
最后,我们去了三楼,看到了在闪电天气中避免危险的常识。看到闪电如此危险,我吓坏了。
我今天学到了很多关于呼吸的知识,真的很好!
参观作文7
今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参观了慈溪市。虽然下着小雨,可我们的兴奋依然不减。
我们首先跟着一位阿姨去参观了观测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速仪和风向标,这两样在十几米的柱子上运转。下面,我们去看百叶箱,里面有一些测量一天当中更高以及更低的温度的仪器,因为正在下雨,阿姨没有让我们把雨伞凑过去。最后,我们又看了日照计和地表温度计,要不是阿姨说这是日照计,我还以为那东西是小型望远镜呢!地表温度计有的平放在地面,有的则斜着放进了地面,平放在地面的有三支。放进地面的,有的放进了5cm,有的10cm,有的15cm,5cm5cm的加深。
然后,我们上了二楼,一位大姐姐让我们理解了气象常识。我们之后又去了气象预报 *** 室,密密麻麻的机器映入我的眼帘,我才明白,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多么枯燥和繁琐。
最后我们去了三楼,看了雷电天气的避险常识,我看得心惊肉跳,原来雷电是那么危险啊!
我今天懂得了许多气息知识,真好!
参观作文8
星期六一大早,爸爸带我来到了市,参加小记者活动。我的气象之旅就此开始。
首先,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了解了温度、湿度、液态雨量、固态雨量的测量方式。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气象知识,比如:为什么夏天天气预报的温度和我们的’体感温度有区别?那是因为天气预报的温度值是在离地面1.5米高的阴凉通风处测量出来的,往往比实际体感温度要低一些的。
随后,工作人员又带我们来到了防雷科普馆。在那里,我看到了的科学家——富兰克林的雕塑。他通过风筝实验,收集到了天电,并发明了避雷针。你们对富兰克林了解吗?我来跟大家说说我了解到的吧!他出生在美国的波士顿,是美国历史上之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他献身于科学事业。我对他充满了崇高的敬意。
接着,工作人员又带我们观看了气象宣传片,并让我们认识了雷电。雷电的活动强度是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雷电预警信号有,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最后,我们来到了二楼参观并了解到天气预报的 *** 流程。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参观,我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收获满满!
参观作文9
今天,爸爸带我到位于杭州馒头山山顶的杭州进行第二课堂的参观。
到了,盖了章,我们便进了体验馆。从中,我懂得了许多气象知识,知道了空气结晶碰到0℃以下的温度就会变成雪。在北方,还会遇到暴风雪,就是大雪碰到暴风。它们夹杂起来卷向村庄,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损失;闪电是一种自然界更大最强的放电火花。它的功率很大,可达到几亿甚至几十亿千瓦,比世界上更大的无线电视台的发射功率还要大几百万倍。所以,在几千千米甚至一万千米以外的地方也能收到雷电发射的电磁波。
后来,我们还玩了“风力自行车”和“抢答游戏”。抢答的都是气象知识,有些题目让我望而却步。因此,只得了个“良”。
这次来到,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的气象知识,还有效地考验了我,收获真大!
参观作文10
今天晏老师要在第三节课的时候带我们去参观,我们都期待着,期待着今天第三节课能快点到来。
第三节课终于到了,随着晏老师号令我们来到了楼下排列队形。我们在几分钟之内就排列好了队形,李校长就来到了我们这里开始给我们带路,向走去。
来到,我们先去听工作人员对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做了一些简介,比如说:我们未来几天重庆市内各地的气温,中央是如何把的天气变化收集完以及教我们识别风的等级和那些灾难对我们的影响。
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万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监控录像,让我们得知了天气预报是多么难得来整理。
工作人员又带着我们去参观测风向和风力的一种简单的仪器,我们在上面逗留了很久,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器,但是为我们测风向和风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来过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本书,一本名叫气象灾害防御手册,那里面教给了我们如何在灾害发生后自我求生。
今天,我们去气象台参观,让我们了解了最近几天的温度和雨水的分布,也让我们了解了如何看气象表和一些仪器。这真是一堂有意义的课!
参观作文11
今天是星期六,晴空,阳光明媚,春风吹拂。我和妈妈准时到达了单县。走进看到了很多菏泽牡丹晚报的小记者,有我们人民路小学的,也有其他学校的。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等着气象工作人员的安排。
明德小学的小记者参观完毕,就轮到我们了。工作人员先为我们发放一本气象科普知识资料,然后开始参观。的一位局长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里面有一些气象检测仪。从他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百叶箱能保护仪器,使仪器免受风吹,雨打,日晒,能真实的感应到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量雨器能测出雨的多少;地面温度计能测出地面的温度,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有重要指导意义;风速传感器告诉我们今天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
跟着工作人员,我们走进室内,看了有关气象的宣传片,我又从中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了天气现象。并知道了今天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3月23号,第59个国际气象日。
在院子里,一位阿姨又给我们讲解了气象自然灾害等知识。最后我们学校所有小记者合影留念。
虽然这次参观只有一个多小时,但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我开心!
参观作文12
周六上午,我们小记者来到驻马店市参观。
首先来到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就是录制天气预报节目的演播室,老师在众多小记者中选了一个同学当小小预报员,只见他走进另一个房间,不一会儿电脑上就出现了那个同学的画面。哈哈,我终于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录制的了!
参观完演播室我们来到了会议室,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中国气象报》和一套气象知识小册子。接下来就是猜谜语环节了。老师先让我们看了几个小,说接下来的谜语答案就藏在这些里面,并且猜对了有奖品。
于是小记者们都认真地看了起来。看完了,开始猜谜语,大家都十分积极的举手参与猜谜语。我也积极举手参与,可是老师一直没有提到我。过了好一会儿老师终于提到我了,我一紧张把想好的谜底“火烧云”说成了“彩虹”,我遗憾地坐了下来。在最后的一道谜语时又提到了我,这次我冷静回答,终于拿到了奖品。
这次参观让我对气象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还学到了不少气象的知识。
参观作文13
又是一个周一,我们下午得了个通知,说是要去参观。我幸运地被选中了,当然还有幸儿和府瞰代表5(6)前往。
路上我不住地想象意着长什么样子,也许是高楼,也许和我们家差不多——————沉浸在想象中的我甚至破天荒地没晕车,这兴奋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下车。
到之后,我惊呆了。树木簇拥着。一栋组合大型别墅,旁水流从平台流下,击打在石块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在这一片绿荫中显得分外清脆。隐约看见不远处有一地草地,上面摆满了仪器。
我们主要就是在外观察了解各种仪器,后又在内室看了短片,参加了问答。然而,我最敢兴趣的就是参观仪器。
可能是由于在学校也看过吧,也可能是更贴近生活,我对测气温的格外感兴趣。所以我对这个记得格外清晰。它外面是百叶箱,中间是个架子,上面放着温度计。当然,对这个温度计我是有特别问,这温度计也是有讲究的,由于水银温度低了会凝固,所以它用来测更高温度,而酒精温度计就是用来测更低温度的。
参观作文14
一到县,我有些惊讶,眼前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像高塔,有的像鸟屋,有的像 *** 亭。一位老师指着一个“鸟屋”说:“这个是百叶箱,它离地面有1.5米,我们每天都要在这里观测三次——早上八点,中午两点,晚上八点。”接着,他来到了高塔前,大家也跟着一拥而上,我好不容易挤了个位置,听老师讲解。
原来,这个高高的东西叫“风塔”,上面安有避雷针,风塔有风速、风向。另一个短柱子,据老师解说,叫“自动雨量传感器”,可以测量雨量,雨落下来会翻动,翻动后,就可以给电脑一个信号了。
看完了“自动雨量传感器”,老师又指着一个“观测镜”,说是个“日照计”:它的左右两旁有两个小孔,里面有几张纸,纸上有一些药水,阳光通过小孔照进去,就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最后,我们又看了地温表、自动气象站,还参观了电脑室。半天与气象初识的感觉,让我们这些小记者懂得了很多气象知识,原来我们就是这样了解“老天爷”,并与他老人家神奇相处的啊!
参观作文15
7月14日上午,顶着炎炎烈日,《鄞州日报》小记者出发参观鄞州区。
我们怀着满满的好奇心踏进了的大门。我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影视厅观看了关于“台风”和“观云识天”的宣传片,让我明白了怎样识别天气和台风的知识。我细细地看,用心地记,一扇扇的知识大门仿佛正向我敞开……之后,我们在球幕影院体验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在4D影院探索地球的奥秘。我们个个沉醉其中,身临其境,宇宙气象真的好奇妙啊!
参观后,我们就直奔主题——采访专家。我拿出本子和笔,有模有样地向专家提出了“闪电是怎样形成的?”专家回答说:“闪电是由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大气不稳定,产生对流,发出电流,所以就形成了闪电。”他的回答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得好好琢磨琢磨……其他小记者也纷纷提问,专家像战士一样把我们提出的问题统统都给“消灭”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采访即将接近尾声,我们也心满意足地装着一肚子的知识回家了。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对变幻莫测的天气有了更多的了解。